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校园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等技术和校园计算机网、广播网、闭路电视网等网络,将学校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信息管理、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的信息化,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1、校园计算机网络
校园计算机网络是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及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采用成熟的百兆/千兆以太网络技术和设备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有线及无线网络系统,保证学校每个教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室之间互连互通,并实现对外沟通交流,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交流和通讯等提供综合服务的网络应用环境。
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涉及城域网接入、校园网络布线、网络交换设备、WiFi等方面的建设和配置。
2、广播电视网络
校园广播电视网络是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平台、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广播系统应用于学校各种公共场合,为学校上下课电子铃声、英语听力考试、通知、升国旗、课间操、播送课间音乐、表扬先进、召开全校大会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语音系统。
校园闭路电视系统主要安装在教室、会议室、餐厅、图书馆等场所,以视频信息的形式为学校师生提供文化、艺术、美育等方面的服务。
3、计算机网络中心
计算机网络中心是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部分,配置有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为学校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管理、科研、沟通交流等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4、校园视频中心
校园视频中心是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核心部分,具有系统控制、视频采集、视频演播、视频编辑等功能,为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5、校园广播中心
校园广播中心是校园广播系统的核心部分,具有系统控制、广播播音、背景音乐播放、音乐铃声编辑播放等功能,为校园广播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6、校园安防系统
校园安防系统应根据国家教育和公安部门的规定和行业标准,充分运用监控、防盗、电子巡查等科技手段,对校园重点要害部位进行技术防范,使校园安全管理实现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
7、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
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具备会议厅,视频会议厅,报告厅,学术讨论厅,培训厅的多种功能,承担着学校重大会议、专题报告、学术讲座等任务,是学校重要的学术活动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场所。
8、数字化学习中心
数字化学习中心具有数字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双重功能,整个系统将声音、数据、文字、图形、影像及学习成绩的评判有机地熔于一体,使得语言教学更为生动和形象,提高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数字学习中心应配备的信息化装备有教师端、学生端、网络接口、无线覆盖、广播终端以及专用服务器设备等
9、录播教室
录播教室是指能支持网络实时直播及录像存储的多媒体教室,是学校用来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自动或半自动录制的专用场所,可供学校录制优质的课堂教学,作为优质资源存储和共享、交流;供教师自主录制课堂教学,作为个人课堂教学的资源建设与个人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研讨、评估评价;供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研活动及开展好课或优质课评比活动等。
10、专用教室
专用教室是为了培养学生某一方面能力而专门建立的教室,其信息化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增配计算机、投影机(或电子白板、大屏幕电视)、数字视频展示台、多媒体中央控制器、音响等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接入而形成的专用信息化教学环境。能为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专用教室主要有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室(小学、初中)、仪器标本准备室、劳动技术教室、心理咨询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形体教室、书法教室等类型。
11、计算机设备
计算机设备包括学校教师用计算机和学生用计算机,分为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两种类型。其中教师用计算机又分为办公用机和专业用机两大类。
办公用机指配置给教职员工个人或组室集体用于完成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计算机。
专业用机指专用于学校软件开发、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管控、视频编辑等技术专业工作或财务、校产、图书资料、学籍、卫生、人事等管理专业工作的单一用途的台式计算机。前者称技术专用计算机,后者称管理专用计算机。
学生用计算机指专门供学生在课内外参与课堂教学、拓展性学习、电子阅览查询等活动所用的台式计算机(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等)。
12、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指安装或配置于中小学教室专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一般由多媒体一体机、电子白板(含投影机)、数字视频展示台、计算机、音响等设备组成。通过多媒体信息传播手段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生动,在扩大信息量的同时提高知识交流的表现力、互动性与展示性。
13、教学资源中心建设
配合市、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以“自主开发”与“择优引进”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包括素材类教学资源、备课类教学资源、课程类资源、专题类教育资源等校本资源库,充分利用市、区教育云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14、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建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及管理系统应为基于Web的网络平台系列。这一网络平台系列包括(但不限于)学校管理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学生学习成长平台、网上教学教研平台、家校互动平台软件系统和教学资源、管理资源等信息资源系统,通过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
1)学校管理平台
学校管理平台是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校园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由学校学籍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校产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软件模块组成
2)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是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为教师日常学习、专业进修、教学研究、合作交流、数据积累、资源共享等提供数字化、个性化的服务。
3)学生学习成长平台
学生学习成长平台是基于校园网环境、以学生为本、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学习和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成长经历、学习档案、集体活动等过程数据的记录、统计、分析,来实施管理。并据此对积累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发掘、筛选、分析、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自我调控、合作互助、全面发展。
4)网上教学教研平台
网上教学教研平台是基于校园网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活动的教学资源和管理信息系统。为教师进行网络备课、远程教研、网上答疑、网上评课、视频点播、资源共享等教学研究活动提供服务。
5)家校互动平台
家校信息互动平台是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实现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的信息资源系统。通过这一平台,家长可以方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学校教育工作献计献策。教师可以进行网上辅导、留言、短信互动、作业讨论,并与学生家长进行互动联络,了解学生在校外的学习生活情况。